CBL校友智采:人生下半场回国创业,借力AI破解“跨文化密码”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5-04-15
在巴黎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后再回到曾经打拼过的上海,刘惠发现这里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她花了好一阵子才逐渐适应,每天小区里都有络绎不绝的快递员以“分钟级”的送货速度造访;走在梧桐区的小马路上,也总能看见衣着光鲜的年青人三五成群地举着手机四处拍摄。

刘惠
法国里昂商学院讲师证书项目 (CBL) 2024级学员
巴黎IPAG商学院、巴黎法国时尚设计商学院 (EIDM)、巴黎新索邦大学等高校任教
刘惠早年在沪上多家知名外企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后随法籍先生前往法国发展,转型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在巴黎IPAG商学院、巴黎法国时尚设计商学院 (EIDM)、巴黎新索邦大学等高校任教多年。
如今,先生被公司外派回上海,刘惠重归故里,创办了上海惠言慧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计划从帮助中国人通过英语学法语、分享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以及推动跨中法文化传播三方面入手,发挥自身所长,将热爱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她坦言来到法国里昂商学院CBL项目求学,让她获得快速地重新融入国内生活、拓展朋友圈的机会,也使她能够借助专业和系统化的学习,将正在设计的课程和编写的教材打磨得更加精致,“是一举多得的明智之选”。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刘惠常对学生们说:“Il n’est jamais trop tôt ou trop tard pour apprendre une autre langue et découvrir une autre culture.” (学习一门新语言,探索一种新文化,永远都不会太早或太晚。) 这句话,恰似是对她40岁学法语,50岁创业的写照。“我会一直折腾下去,终身学习是我的信念。”
▼ 以下为刘惠的讲述:
跨文化沟通需要心灵的触动
不久前,我的汉法英三语工作坊举办了一场有关“跨文化沟通”的公益讲座,邀请了CBL项目24级班长、德企首席组织发展官房让青女士、一位美企人力资源总监朋友,以及我的先生法企技术销售总监作为嘉宾,分享他们各自在“非语言沟通”工作情境下的跨文化体验。
当天现场讨论的气氛很热烈、议题众多,我们不仅探讨了如何在外资企业招聘女性高管时,勇敢打破社会文化因素对女性的束缚,还讨论了外国人怎样才能在参加商务饭局时更好地适应中国的餐桌文化等常见问题。在“故事分享”的互动环节中,三位嘉宾和与会人员一起连说带比划,笑声迭起。最后的总结环节,大家群策群力,展开脑力激荡,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者。
我一直认为,我不是老师,而是引导者——温柔地推动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热爱、点燃内心的渴望。我的授课风格应该属于“野生派”,而不是“学院派”。我喜欢在松弛、愉快的氛围中,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事实上,多年的跨文化沟通经验告诉我,寓教于乐比一板一眼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也更好。
我至今记得十年前刚开始在法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时,学生大多是高校的大学生或是企业高管,其中既有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能否学好汉语,年龄和性别都不是关键,学习者本身的自驱力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汉语和法语的差距比较大,法国学生很容易在语音和汉字的学习上遇到难点。每当他们困惑的时候,我都会去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从最自信的部分入手,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往教学内容里加入一些让他们感到有挑战的部分。
面对学生们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我总想给出一个触发思考的答案。毕竟只有触碰到他们的灵魂,让其获得参与感,才能真正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机会属于有行动的人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执行力较强、喜欢主动出击的人。职业生涯中的每个转折点,都是我自主权衡的结果。刚去法国那会儿,我一丁点儿法语都不会。要想继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话,不仅要过语言关,还要恶补当地法律法规,这个挑战的难度可不小。
最后我决定去攻读阿尔多瓦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也是基于在国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所积累的培训经验。我对讲课这件事并不陌生,也很享受站在讲台上分享和传播知识的感觉。
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期间,我最引以为豪的是,和上海的方芳老师合作用法语出版了一本现代商务汉语教材和一本汉语水平考试HSK1的教材,并独立编写了一本HSK1的法语版学习字卡。2025年12月我将和方芳老师合作完成一本汉语水平考试HSK2的教材,这也将是我在法国出版的第四本书。回想2022年,我之所以会写第一本书,是因为在为法国企业内训时,我遍寻巴黎各大书店和法语网站,都没找到适合的商务汉语教材,于是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本呢?就这样,我大胆地把想法付诸实践。
我由衷感谢CBL的学术主任Lily老师。老师在面试时的灵魂拷问:“你以后想做什么呢?”激发了我对未来方向的思考,并最终促成了个人公司的创立。我希望在CBL结课时能够将我的工作坊的课件打磨得更完善。除了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我也期待能通过CBL项目结识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AI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2025 春节期间,Deepseek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一时间,谁还没用过DeepSeek,谁就显得落伍了。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给教培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大家都需要顺势而为,加强学习和使用AI技术。在里昂商学院亚洲校区王华校长的课上,我第一次听说豆包,尝试运用豆包备课。我惊喜地发现:AI的助力不仅能快速生成教学大纲,同时也帮助我获得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自己成为了AI的受惠者之一。
AI终会替代掉一部分初级的、没有太多经验的讲师,因为它已经能够完成一部分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但归根结底,教育培训做的终究是人的工作。资深且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擅长因材施教,能根据教学场景中真实的反馈而灵活调整授课策略,这是AI所不能及的。
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目前AI只能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因为语言不仅仅是语音、词汇、语法、文章,还与文化息息相关。它是我们思想的轨迹,是生活半径的映照。
AI无法为我们创造人脉,也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不可能复刻师生之间的情感互通和思维碰撞。在我看来,人机沟通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讲师的实时陪伴和关注,身上所散发出的包容、温暖的气息,会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莫大的支持感,从而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前进。
假设三五年后,我的公司取得一定的发展,参加过我工作坊的人们认可我是一位有趣的讲师,从我身上学到了一些实用、有价值的知识或方法论;只要他们略有所得、稍有所获,我就觉得自己成功了。
CBL项目介绍
CBL项目由法国里昂商学院发起,旨在汇聚各领域的杰出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帮助他们完成职业转型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更鼓励学员们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商业智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参与者可以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