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张闯教授带你解读“后DeepSeek时代”AI产业赋能趋势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5-04-18

4月13日,北京邮电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EMBA (中外合作办学) 项目特邀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导、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张闯教授结合国家“AI+”专项行动计划,以《后DeepSeek时代AI产业赋能趋势》为主题,对AI场景化关键路线、核心技术、组织重构等要素进行了深度剖析。本次活动由法国里昂商学院EE项目主任张伟伟老师主持。

▲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导、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张闯教授


▲ 法国里昂商学院EE项目主任张伟伟老师

张闯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史为切入点,回顾了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历程。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这一科学名词以来,AI技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感知智能到如今的认知智能、决策智能,AI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特别强调,基础科学 (如生理学、医学与生物学) 的突破性成果始终是AI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每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诞生,往往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轮飞跃。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指能够和人一样进行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人工程序或系统,通过可计算的系统实现记忆、计算、学习、识别、决策等智能环节

在技术演进层面,张教授特别强调了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机器学习领域的泰斗GeoffreyHinton在《科学》上发表论文提出深度学习主要观点的里程碑意义,指出,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起点是深度学习观点的提出。

2013年-2023年人工智能主要以视觉领域爆发,而近年来,以大语言模型 (LLM) 为代表的语言智能技术正成为新的焦点。语言是智能体进化的基石,它不仅使智能体能够与人类和其他智能体进行有效沟通,还使智能体能够学习、记忆、泛化和自我进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影响其所处的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语言在智能体进化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多样化。张教授强调,语言模型是其他所有大模型的基础,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是语言建模。

在中国人的智慧与数据驱动的模型智能的关系中,张教授以“智”“慧”二字为例进行分析。“智”代表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经验与方法,实现“急中生智”与“找不同”的能力;而“慧”则强调在内心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通过“断舍离”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这分别对应了人工智能技术中损失函数与泛化能力的关键要素。

张教授指出,ChatGPT开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化技术浪潮,引发了人们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遐想。基于“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生成式ChatGPT产品,能说会道,善解人意,是目前为止最为强大的通用人机对话系统,实现了生成式AI的现象级突破ChatGPT的成功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化的来临,成为AI技术发展分水岭。ChatGPT通过对话的形式提供全新的答案,而不是像传统搜索引擎那样复制粘贴拼凑它的答案有一定逻辑性,更像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实现了技术效果颠覆性的革新。技术的核心并非取代人类,而是与人类携手共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张闯教授还分享了DeepSeek等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大模型技术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他指出,人工智能将引领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关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Al4Sci将成为AI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次,人工智能将从单纯的世界模拟器发展为具有创造力的造物者视角,其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研究方法将广泛应用于所有可数字化、信息化的研究场景;AI学习将具备生成和演绎新物质的能力;"基础模型+领域数据库+智能体 (AGENTS)"的创新范式将重塑科研模式,为科技创新带来全新要求与机遇。

他强调,我们应深入理解并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作为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同时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无限的想象力。人工智能最终不会取代人类,我们应当回归其工具本质,善用这一技术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项挑战。

至此,北邮里昂EMBA校友项目公开课圆满结束。本次讲座通过前沿技术洞察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学员构建AI时代的管理者思维框架。项目将持续深耕全球AI趋势,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前瞻性与商业创新力的复合型领袖人才。

▲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