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DBA校友智汇 | 一位女性CHO在组织破局的“硬仗”与“柔术”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5-03-19

张咏博士 Dr. Anna Zhang
法国里昂商学院Global DBA 2014 intake 校友
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香港大学客座讲师、香港上市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曾任跨国企业亚洲区人力资源负责人、中国大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副总裁、大运营副总裁。
天生“变革家”的基因
“我是一个天生比较喜欢推动变革的人”,这句话贯穿了张咏的职业生涯。从跨国企业亚洲区人力资源负责人,到中国大型民企副总裁,再到地产巨头人力行政中心总经理和香港上市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她始终以“变革推动者”的身份活跃在不同行业。
细数她推动过的很多次组织变革,由于每一次变革都会触及到部分员工的既得利益,被老员工不理解、遭元老管理层孤立、在变革中经历各种挫折是家常便饭,但她并没有退缩和逃避,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咬牙坚持、沉着应对,从年轻时疾风骤雨式的点状改革,到成熟期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变革,在她经历的所有公司,都通过组织变革有效地推动了组织业务的发展和组织能力的提升。
张咏对于推动变革的决心与勇气,与她内在的驱动力和底层价值观密不可分。她将诚实、正直、善良、利他的价值观融入管理实践,认为帮助公司解决问题是她的责任,即使面对各种困难也不会却步。至今她仍记得,三十年前刚转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时,她的职场老师说:“办公室其实就是四面墙,你不要太在意它在什么地方”。换句话理解,重要的是工作和责任,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环境。变革的终点不是成功,而是让变革成为常态。或许,这正是她永不停歇的答案。
组织变革中的“硬仗”与“柔术”
张咏的组织变革破局之道,鲜明地体现出“硬核策略”与“柔性文化”的融合,推动组织敏捷高效。组织变革通常是一件比较强硬、有时让大家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如果能融入文化的柔性,多听取管理者和员工的建言,让大家更多地参与变革的设计和过程中,把它变得更柔性,变革的成功率会更高。
攻读Global DBA期间,张咏结合她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员工建言作为研究课题,她的研究表明,鼓励员工建言的组织,会带来组织绩效提升、组织创新增加、员工参与度和忠诚度增加等结果。所以,在她的管理工作中,总是非常鼓励员工建言,所有政策的制定、落地都会经常听取管理层和员工等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并不断更新迭代与改进。为了更好地听取所有团队成员的建言,在她自己管理的HR团队,通常都会设有几个虚拟的、跨地区、跨职能、跨层级的项目工作小组,由不同地区的HR人员参与到每个项目组一起工作,既能群策群力地为组织建章立制、解决问题,又能全方位地培养员工的能力。
管与放的智慧:“放手”的管理和“信任“的力量
当张咏谈及儿子从13岁开始独闯澳洲时,她的眼神内含笃定。她对自己的孩子只有两个词,“信任”与“放手”。信任是最高效的催化剂,而放手是最深沉的责任感。儿子12岁时跟她提出想独自去澳洲读书,她非常支持。当两年后,儿子选择放弃澳洲的安逸,要求前往美国读书时,她没有追问原因,选择相信儿子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从儿子逐步完成学业,到进入美国著名科技跨国公司总部工作,她非必要不干涉,让他过好自己的人生;但儿子在每次碰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与她交流、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在孩子独立自主的时候,她选择信任与放手;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提供的是鼓励和支持。
同样的,张咏也把这一管理哲学注入组织。她表达出对组织内年轻人的高度欣赏,并乐于发现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做事。她打破传统的组织金字塔型,推动组织内成立多个项目工作小组,让组织内的年轻人申报立项,孵化出多个精彩的创新项目。
张咏的朋友圈签名是“关注年轻人成长,关注老年人福祉”。在35岁时,她在外企的职业生涯已经达到了一个天花板的时候,开始思考在外部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认可之外,终究还有什么是真正源于自己内心的热爱?于是,她将帮助年轻人成长视为她的人生使命,并果断将职业重心转向青年人成长生态构建与高潜人才的培养。组织内,她搭建培养青年人的平台,助力他们成长。社会上,她在高校担任讲师,做一些公益讲座与公益一对一辅导项目。
正如里昂商学院的精神“We are makers”, 张咏也是一个典型的Maker。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她一直在不停地推动变革、不停地创造更好的团队和组织。而在人生中,此前她在自己的事业上“建高楼”,现在她在为年轻人“修梯子”——她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看见自己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