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BAer刘长斌农装智慧之旅:触摸·超越·新征程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4-03-14

刘长斌
农芯科技 (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化副主任/副总经理
北邮-里昂EMBA2023级秋季班班长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7%。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随着全球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智慧农业科技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智慧农业不仅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建设农业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为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强大动力。

在科技与农业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以其独特的魅力正逐渐改变着农业的传统面貌。那么,作为个体,如何为这一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近了北京邮电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EMBA2023秋班长——刘长斌,一同探讨智慧农业的无限可能与挑战。

智慧农业初探:触摸未来农业的脉搏

2007年,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肩负起了推动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任。而当时,一个名叫刘长斌的年轻学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与之紧密相连。

他是林业世家的后代,虽然家庭背景深厚,但他对未来却抱有无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深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信条。这一年,命运的齿轮转动,刘长斌偶然得到了一个机会,踏入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实习,成为动漫技术部三维建模师的一员。

虚拟场地的技术规划、产品落地、迭代优化、数据实验等,这些工作内容在刘长斌看来略显单调。用他的话形容“与非人类打交道,没有生机,如果能将农业科技装备切身传输到农民身边,对农业科技也算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自2011年起,世界农业开始了一场深度的技术革新。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逐渐融合,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农田的各种传感器、设备与计算机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种植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这一时代潮流中,农业部智能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实验室致力于突破农业智能装备的设计、加工与制造核心技术,打造一系列适应各类生产规模和经营模式的农业智能装备,为我国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当“物联网”这一概念在刘长斌的耳边响起时,他深感振奋,看到了这一技术引领农业迈向更加广阔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智慧农装全国开花  迈向高阶智能时代

“智慧农业可赋能农业实现‘四高’,即农产品质量效益高、农业生产效率高、生产管理效能高、科技竞争效力高。”刘长斌还记得当年刚了解农业智慧时网上阐述的最朴素的观点,但那时并不理解高会有多高,他只知道也想为农业智慧贡献一份微薄之力。2013年,刘长斌加入了成果转化部门,成为2组组长,负责市场推广工作,实现了当初想将农装普及到农民身边的愿望。

在农芯科技展厅里,刘长斌向记者举例了全球首台可在田间对土壤主要养分和重金属进行快速测量的仪器,全球首个育种云平台、物联网遥控割草机等。展厅里陈列的机器涵盖农业的各个方面,刘长斌讲得津津有道,每台机器对他来说都无比亲切,而今天,最让人感慨的还是10年前的那个决定。

种树蔬果,传统农业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少人化乃至无人化立体植物工厂,应用环控设备、病虫害防治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智能水肥系统、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设施装备,实现从播种、育苗、移栽、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将大幅缩短蔬菜生产周期,生产效率是露地蔬菜的20至50倍,而机器人采摘也让农民解放了双手,作为农业智慧的见证者,而将农装“送”到农民身边他也功不可没。

谈起普惠农装的历程,刘长斌沉默了一会儿,讲起了“寒地水稻浸种催芽信息化技术”落地整个黑龙江的经历,寒地水稻浸种催芽信息化技术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寒地水稻浸种催芽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2012年11月11日,此次出差是将此技术落地佳木斯,首先在当地建设项目设施设备,还要直接将技术传教给农民。

对于在江西读书,已经习惯南方气候的刘长斌来说,“背井离乡”的孤独感不是当时最难受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雪景并不是最凄凉的,早上五六点在鹅毛大雪中建立基地,不听使唤的手脚艰难工作着,晚上回酒店路上,映入眼帘的却是“人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望感。

铲雪车、人工铲,一行五个人和救援队又是几个小时的铲雪清路,凌晨1点回到了酒店。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直到2013年5月1日项目结束。

从呼伦贝尔到海口,从乌鲁木齐到威海,从火车到高铁,从多次辗转到直达的飞机,日行万里不是梦,飞行记录超越全国99.93%,而推广的智能设备从刚开始的半智能化设备到后来的全球首台可在田间对土壤主要养分和重金属进行快速测量的仪器,如今,除了西藏,他们的农业智能装备遍布全国各地。

农装智慧启航  身心共赴新征程

从“靠天收”到“慧”种田,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运用,智慧农业日益成为新农人的“金扁担”。

喜欢旅游的人常言,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刘长斌的日常用这句话形容也恰到其分。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他的同事提醒他快要走了。“一会儿采访结束后去湛江”他一边说一边走向办公室的落地衣架收拾行囊,“早上刚从甘肃平梁出差回来,那比较冷,湛江就得换稍微薄点了”。看我比较诧异,他解释到,由于他的工作一直奔赴在路上,行李箱、常用衣物就放办公室。

奔波千里志犹在,学海无涯苦作舟。2023年秋,刘长斌进入北邮里昂攻读EMBA。“希望能深入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智能装备和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在农业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与农业智能能更完美的结合,创新农业管理模式。”

同学们聊起刘长斌,都是竖起大拇指。在北邮里昂,第一堂课商战模拟,以刘长斌为代表的小组9人获得模拟商战第一名,第二堂课的宏观经济,刘长斌以智慧农业为主题讲解,获得个人第一名,从此一战成名。而刘长斌对于这段记忆印象最深的则是,演讲完毕,教室们鸦雀无声,安静的让他以为搞砸了,宁静片刻后,同学们开始提问, 连环8问后他才离开讲台。后来,被推举为班长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同学调侃,如果觉得自己累,去看看刘长斌的飞行记录,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在疫情期间,他的飞行记录也超过了全国99.96%的人,这还未包括他乘坐高铁的里程。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智慧农业,尤其是一些具有相似背景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智能化的发展。刘长斌还组织同学们到公司参展。

如今的刘长斌,早已不是那个17年前的实习生,他在农芯科技担任副总经理一职,还在广东分公司担任总经理。他的人生从来都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幸运,也不存在不期而至的惊喜,更没有突然降临的奇迹,有的只是努力打拼、辛勤耕耘后的如愿以偿、苦尽甘来。正如他所言,“我觉得身体是永动机,不动则废!普惠智慧农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