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回到“本我”,用协同拥抱挑战 | 法国里昂Global DBA学员分享

来源:全球工商管理博士项目 (中英双语)时间:2019-04-10

近日,东莞市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法国里昂商学院Global DBA项目学员方静女士接受了《上海航空》杂志记者卞伶俐的专访。在这位女性企业家的创业和发展故事中,你不仅能看得一位优秀企业家果敢睿智的一面,也能看到她的细腻和温暖,更能看到她拥抱改变、不断前行的力量。

《上海航空》杂志2019年4月刊

方静

东莞市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法国里昂商学院Global DBA项目学员

2008年,不少企业为了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忧心忡忡时,方静却没什么感觉,尽管她刚刚接手了一家灯具厂。在当时全球行业加快迭代转型的背景下,两个德国人在横沥开了家灯具厂,在撤出时找来方静接盘。在没有办厂经验,也没有资金和技术的背景下,方静咬咬牙还是把这家工厂接了过来,2008年10月,“东莞市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时间指向2011年,外部环境忽然发生很大变化,不少高端制造回流欧美,低端制造则流向东南亚,以OEM/ODM传统代工为主的经营模式眼看着举步维艰,方静产生了不小的困惑。为此,她去美国游学过一段时间,也尝试到德国开设办事处,将服务近距离地推到市场中去,然而始终未能找到清晰的答案——当时的她直觉企业需要转型,可到底往哪个路径转,是否有足够的转型实力,这些问题都没有准备充分。

借力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完整企业生态圈

2013年,正在读EMBA的方静受到启发,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环境。她发现,整个企业的生态圈很不完整,这也导致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特别差。意识到这一点后,方静立即行动起来,她调整了企业的定位,开始尝试走政、产、学、研、金、介用七维度协同发展的路子,而将自身只作为其中的一个利益相关方。

恰好当时东莞市横沥镇政府搭建了一个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方静将擎洲光电与该平台协同链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思考,对行业深入关注,并由此建立了智能光电研究院,聚焦光电产业。就在这样的摸索中,擎洲光电从一家代工为主的制造工厂逐渐转型为科技创新驱动具备产业孵化功能平台,着力解决高端人才创业的后顾之忧。

比如有位人才有一个健康照明的项目,需要专家指导,单凭企业自身的能力很难对接到相关专家,方静他们借助横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24小时内便联系到同济大学的教授专家,又在12小时内飞到上海实现对接,一切都运转得特别高效。

诸如此类的事例,让方静感到: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改变人,一个人只有越打开自己,才能链接更多的资源,最终实现多方共赢。而这正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最需要关注的成长问题。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尝到了协同发展的益处,方静继续打开自己,不再仅仅满足于产业本身的孵化,也开始关注环境、人文等方面的生态共享。

2017年,擎州光电增资扩产,方静申请到了一块工业用地,她思索是否需要再建一个传统样式的制造工厂?最终她否定了这个想法。在她看来,照明产品应当是艺术品,若是工厂环境无温度、冷冰冰,又怎么能激发员工生产出富有艺术之美的产品呢?她希望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厂域”概念的工作环境,让处在环境中的每个人都能愉悦工作。

而照明产业又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碳排放的产业,在“节能减排”深入人心的当下,方静也想为生态环保做些事。在考察了一个英国的“零碳社区”后,擎洲光电很快与英国零碳建筑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协议,计划花三年时间在东莞落地首个“零碳工场”。在这个工场内,所有的创新都必须环保,当然前提是必须有性价比、能产业化;园区内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各种耗能原件在设计时便尽可能降低其能耗;园区共用信息系统,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方式集成起来。

这样一个基于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工场,看起来似乎有些理想化,却寄托着方静很大的信念。她希望未来工场建成后,通过入驻的一系列零碳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切身地体会到零碳生活。在她的想法中,科技创新最终是要为人类服务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

设计是工业产品从原始走向市场的必要路径

从专注如何将企业做好,到回到本“我”,思索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角色、想要什么,既体现了擎州光电的转型历程,也反映了方静个人的成长经历。在法国里昂商学院Global DBA项目的学习,将方静从实践层面一下子扩展到方法论层面,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告别了DBA学习初始阶段的紧张焦虑后,方静逐渐变得通透——回溯过往,她看清了自己哪里做错、为什么会错;面向未来,她洞悉了自己的角色,下个10年将自己定位于“第三方顾问”。

比如规划建设中的零碳工场,未来在产业引进时会关注工业设计部分。在方静看来,工业设计让冷冰冰的产品成为更有温度的物体,是产品从原始走向市场的必要路径,缺少了工业设计,产品就没有了文化灵魂,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用文化为其“戴上帽子”“穿好衣服”。这样一份为制造业服务的胸襟,或许已不只是“第三方顾问”5个字可以概括。

DBA论文也随着认识的深入调整着研究方向,从最初的孵化器,到产业升级,再到最终定下的“生态孵化”,表面上看是学术的抉择,实质上仍然彰显着方静拥抱改变、协同创新的精神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只在于能创造多大的营业额,更在于对能量的吸收与反馈——方静从协同创新中吸收了能量,又以更开阔的怀抱将能量反馈给更多人。


原文转自:《上海航空》杂志,2019年4月刊
配图来自于网络

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