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 | 四、五十岁,再战DBA,他们究竟想要啥?
来源:全球工商管理博士项目 (中英双语)时间:2019-03-19
二十年前,笔者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做向中国普及MBA、EMBA教育的基础工作。当时,MBA作为美欧发达国家批量、快速产出管理人才的有效机制,遇上经济起飞的中国,便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地被各类企业领导者和职业经理人,甚至各级官员所接受。于是神州大地,管理学院风声水起、工商管理教育突飞猛进。
今天,那些当年的MBA、EMBA毕业生,大多走过了人生的一半旅程。往回看,20年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跟着中国经济跌跌撞撞、一路成长,倒也硕果累累。但是,向前望,人生似乎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究竟要如何走好新一段生命之旅?
大学教授之梦
James, 马来西亚华侨、早年美国芝加哥大学MBA毕业生,90年代就到中国加入世界500强公司团队,参与并鉴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任法国著名企业中国最高管理层。他于两年前下定决心,开始在一家法国商学院在亚洲运营的DBA项目中学习。James是同一期DBA同学中比较年长的一位,属于50后,他的研究主题结合了自己的人生兴趣,直指“高管的人生下半程”。
笔者问James,你是要在高管位置退下来后,去大学分享、上课吗?James坦诚,他的确有这个想法,打算正式从企业退下来后去商学院,系统地给MBA、EMBA同学们上课。DBA的在职读博形式正好可以为他未来的这一人生目标做准备,他非常愿意为全球更多年轻人提供帮助。
据笔者了解,像James这样的企业高管,他们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如今越来越被全球各大商学院看重,邀请回学校给学生们分享、讲课。高管们的履历也足够辉煌,似乎并不需要一个博士的抬头来装点门面。那些经历过商学院讲台的大佬们,往往有以下深刻感受:做2个小时的报告,讲讲企业、分析行业, EMBA、MBA同学们可以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如果讲半天,也还勉强能撑住。但是,要是有条理地去讲一整天,CEO们可能就会感到有那么些“智尽能索”。如果是稍微系统地承担2-4天的模块课程,没有受过学术训练的企业高管基本是抗不下来。一门完整的课程,需要系统的知识线索和理论框架,还需要娴熟的课堂控制技巧,更需要懂得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如何确保将知识传授给学员。信息分享式的讲座,是授人以鱼,而知识体系的传授,是授人以渔 ! 在国际和国内的顶尖商学院的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并不是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管轻而易举就能胜任的工作。所以James也给了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当好一名大学教授。令他欣喜的是,DBA前期的学习让他感受到这个赋能的过程,他也越来越享受读书的过程了。
他和笔者聊起,作为在职就读的博士项目,DBA 真的有很多好处:
- 作为在职读博的项目,DBA(工商管理博士)自由学习的模式,可以持续自我成长;
- 成人学习模式,没有压力,到了一个阶段,自己决定时间,不再需要去和同学竞争进度 ;
- 建立自身职业以外的人脉网络 ,有些职业网络毕竟太过商业化,同事、生意场上的伙伴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但有着共同人生终极追求的人,更可能成为未来的朋友 ;
- 去探索一些自己尚未顿悟的领域,尤其是真正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索,给自己带来更高层次的生活意义。
James的DBA研究主题已经让他成为国内外高管界的红人。他抽空给大家分享的文献阅读心得,理论联系实际,让高管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健康、生活、工作的平衡。James的诉求也代表了一大类就读DBA高管人群的诉求—华丽转身,去高等学府成为客座教授,让更多年轻人受益。
正如James所体会到的,DBA课程设置与MBA和EMBA的设置有很大不同。DBA不再要求每门功课交作业,对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考核。DBA的课程阶段主要以研究方法、认知论为主。你要进行独立研究,你需要知道新知识、新观点产生背后的逻辑。即使是再讲全球战略、供应链管理、资本市场、市场营销等看似泛泛的问题,也是放在人类科学研究的大环境下,谈论目前全球管理学界、科学界、甚至是哲学界对于该问题推进到的研究高度,然后再进一步深化,研究一个聚焦的问题。目前笔者在中国几家著名的DBA项目中探访到的DBA的研究主题都非常有意思。
例如:
- 中国影子银行的运行状况;
- 汽车供应链中的跨企业的知识转化;
- 中国艺术品交易的资本运作模式;
- 高端民营医院在中国设立社区站点的考量;
- 中国公司收购海外公司后的领导力模型;
- 中国的新型政商关系在房地产界的运行;
- 中国商学院参与国际认证和排名对于学院质量的影响;
- 中国新型CtoB定制所反应的全球供应链再造;
- 以中国企业大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时代学习的变革;
- 中国民营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这些还都只是研究主题,真正的研究题目,会在DBA同学们接受教授指导后,深入学习、并阅读大量相关领域全球顶级文献后做进一步细化。每位同学需要为自己的研究设计选择定性、定量还是或是混合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小范围方法可行性的论证。这些都和最终确定的研究问题有直接关系。DBA论文对于跨学科的研究、对于行业、产业、实践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很大一部分DBA论文,尤其是中国产出的高质量DBA论文,同样会填补国际学术空白。
行业领袖的学术之路
小磊姐,我国著名计算机云服务SAAS平台的创始人,清华EMBA毕业生。她在顺利卖出公司股份后,原先计划去过闲云野鹤、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参加了各种课程班之后,也和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DBA班。让小磊姐没有想到的是,DBA和她之前在全球各大院校参加的各种管理培训班、企业家培训、哲学、国学班都不同 ! 按她的话来说, ”那些高管培训班还是停留在’知识按摩’的阶段,而DBA班是对她的大脑进行了针灸。不掉一层皮,出不来成果 ! ”
小磊姐每次专程从新加坡飞到上海,北京,里昂,巴黎等地上课,并积极安排采访中国各类民营博物馆。她选择用定性研究方法,已经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采访了三四十位博物馆馆主。年前,国内博物馆行业开年度论坛,小磊姐经过一两年调研学习后的发言,无论从理论探索还是实践联系上,都给了博物馆同行巨大的启发。小磊姐自己也觉得,她做的研究,关注到了行业内很少人关注,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北京,她和DBA同学们吃饭交流时发现,大家对着一大桌宫廷美食,谈的都是如何进行调研、如何整理数据、如何在行业内做出正面影响的话题。席间,一位后生企业家,经营中国传统鞋类,在天津同时开着一家鞋业博物馆。一直接用企业盈利的钱补贴博物馆的开销。听了小磊姐的讲述,决定要继续坚持下去,为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布鞋工艺和技术留下一扇窗口。他和小磊姐探讨如何找到一些突破口能让博物馆自负盈亏。这就是大家很想知道的DBA饭局的真实情况。饭要吃、酒要喝,有时也跳舞、唱歌,但是更多时候,大家谈论的是商业可持续发展背后的责任和担当。
结束语
DBA,这个继MBA、EMBA之后的舶来品,于最近几年逐渐走入中国企业家和高管们的视野。它将会是MBA、EMBA发展了十几、二十年后,一个更小的真正精英的群体。目前DBA在中国受到追捧的热度也已经开始高于它起源的国家和地区,正如一位正在就读DBA的中国著名财经媒体的主编所言,他很享受读DBA的过程。他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管理的实践,需要更多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扎扎实实的研究,企业家在创造,也想去发现,去沟通,去总结。未来产生的知识、中国管理智慧、甚至是理论会对中国未来的实践起更好的借鉴作用,更能为世界知识宝库,贡献出中国的力量。
DBA们,人未老,心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与自我存在的更高价值,是他们的集体心声。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转自:商学院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