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说 | 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0-05-04

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影响。面对疫情,亚欧商学院的教师们积极应对,为在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线上授课,同时针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做了积极的思考和研究。

亚欧商学院特别推出本次专题,邀请到学院12位授课教师,从企业战略、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全球供应链等众多角度出发,共话新冠疫情下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将如何改变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抗疫建言献策。

疫情启发了人工智能新方向
丁文璿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工作方式:“人与人无接触”的商业与工业生产模式。例如,居家远程工作,全球范围的大、中、小学生的网上授课,G20国家首脑的视频峰会等,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发生过的。

对于非实体性的数字、经济活动, 是很容易借助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的。然而,对于满足人类生存的实体物质产品的生产(如食品,药品,医疗设备,防护设备等),如何能用数字技术让健康劳动者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如远程、隔离)指挥一切生产装置,实现”无接触性”的自主化生产模式是一个极为挑战的艰巨任务!它需要:新的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和工业软件的重大突破。在用移动机器人代替劳动者操作生产设备时,它们要能够按智能软件组织生产,组织物流,和组织配送,这包括药品生产,各种医疗物品生产,广大民众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质生活产品生产。工业软件的算法设计还要使移动机器人在人的远程指挥下,自主按时完成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业生产。而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丁文璿:法国里昂商学院教授,亚欧商学院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数字创新、数字营销、电子商务、风险和安全分析;为亚欧商学院讲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Method》课程。近期就人工智能发展新方向发文,解锁智慧办公未来新趋势。

COVID-19 Treats and Opportunities
Nikola ZIVLAK

This situation proved for one more the importance of sovereign nations, countries and governments capable to manage these sort of crisis. There wer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OVID-19 across the Globe, and current outcomes also vary significantly.

Besides having the huge social impact, maybe the largest one in the recent history, we are definitely going to experience economic slowdown, disruptions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that will affect majority of businesses. Different countries might be able to help their local business more than the others, depending on amounts of resources available.

I strongly believe that at this stage we should all find some time to think, to revise our goals and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purposes of our lives and businesses. I hope that people will be able to identify the main reasons for running their businesses. Is it just for profit, or maybe t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else as well? Hopefully people and business will be able to return to their basic values, to develop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emotions that are sometimes missing, and empathy to people in need.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jointly rebuild the trust and recreate the World that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one from yesterday. As a result this will also positively affect our businesses, otherwise scenario might not be as positive…

Nikola ZIVLAK: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教授、亚欧商学院本硕项目法方项目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管理、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与贸易、中国企业国际化;为亚欧商学院讲授《Business Game》课程。

从新市场战略到商业模式转型
何佳讯

抗疫促发企业经营转战线上已成普遍选择。但存在三个境界的根本差异。低境界把线上当作渠道,这时线上是线下的替代;中境界把线上看成新市场,线上手段开发了新需求;高境界把线上看成平台,改变商业模式及与之相关的组织运行。

在新市场战略的层面,企业应将从四大新顾客价值方向上寻找并制定新战略,包括在线社交、时空自由、自我超越和终身发展。在商业模式转型的层面,企业要思考数字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突破要在回答如下六大问题上形成方案:第一,公司平台化还是服务产品平台化?第二,公司的价值定位需要调整吗?第三,公司的顾客参与价值创造吗?第四,公司的后台数据资源利用吗?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改变了吗?第六,公司的组织管理需要调整吗?总体上,商业模式转型要把实现社会价值作为重要目标。

何佳讯: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品牌战略与企业增长,市场战略与顾客管理;为亚欧商学院讲授《Current Topics on Management Research》课程。

高瞻远瞩,善恶有报
龚冰琳

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太多急功近利的行为:囤积、炒作、造谣、歧视、售卖假冒伪劣……同时,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一线:阿里、腾讯在发挥自身优势提供资讯、物资、募捐平台之余,都捐巨资设立了抗疫基金。

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道德体系,其中“惩恶扬善”是一个共同的原则。大量研究表明,在全球一体化、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依赖简单的重复博弈,而是越来越多地借助“间接互惠”来惩恶扬善和提高合作水平。眼光长远的企业家会放下一时利益帮助他人,而他们也会在未来被消费者和合作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尊敬。这样的企业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胜出。

龚冰琳: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研究员、紫江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亚欧商学院课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产业组织、行为金融、微观经济学等;为亚欧商学院讲授《Microeconomics》课程。

移动互联、合作共赢
杜  刚

新冠病毒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运营模式升级。疫情期间,由于病毒造成的空间壁垒,很多企业都转为在线办公,企业的日常运营,包括上班打卡、开会、协调沟通、任务分配等,疫情期间大多线上进行。这样的移动互联办公模式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新的企业运营的尝试。移动互联办公不仅节约了员工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而且也为公司节约了办公场地和办公耗材,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未来,移动办公或许会慢慢成为某些企业的常态。

二、合作、共赢更加紧密。疫情冲击下,各行各业都遭遇危机,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之间抱团取暖,加强合作,共度寒冬。盒马鲜生和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实行的共享员工的模式就是疫情期间合作共赢的典型例子之一。疫情下,由于堂食的减少,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从业人员大量闲置,但生鲜外卖行业却异常火爆。为了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盒马和餐饮企业签署协议,借调餐饮企业的员工,这样既帮助盒马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帮助餐饮企业度过了难关。盒马鲜生采取的共享员工模式无疑将会是未来企业和经济发展值得探索的一条路。

杜刚: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亚欧商学院课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商业分析;为亚欧商学院讲授《Operations Management》课程。

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一二三
薛海波

面对新冠肺炎影响,是被动等待还是积极应对,不同企业交出了不同答卷。多数企业受疫情影响损失惨重,但也有部分企业“化危为机”实现逆势飞扬。更有企业“硬核跨界”,发出“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呼声。这不由得使我再思考“企业是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企业如何应对?

“利润”是企业的显在目的,但它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它不是定义企业的关键。我比较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是企业存在的价值体现,应成为企业的初衷。在这个不确定性日增的社会,创造顾客的初衷不能改,我称为“初衷不改”。不管面对什么疫情,对企业来说,它都是对企业耐力和应力的考验。企业耐力体现了企业韧劲,就是扛得住;企业应力体现了企业顺劲,就是化危为机。“二力协同”将有助于企业化危为机。身处逆境,企业如何积极应对,我提出“三(善)心发力”,即面向员工“丹心顾工”;面向顾客“慧心向客”;面向社会“爱心与共”。“丹心顾工”指,企业领导者能够以赤诚之心爱护员工,而不是裁员,应与员工荣辱与共、共克时艰。“慧心向客”指,企业领导者能够积极思考和应对,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真正实现“创造顾客”。“爱心与共”指,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有机构成或“公器”,面对社会公共事件,企业应当展现自己的担当和价值。“三心发力”将有助于企业品牌在员工、顾客和社会中颂扬,以塑造品牌价值。

综上,面对突发事件,我提出企业应对一二三,即“初衷不改造顾客,二力协同化危机,三心发力扬品牌”

薛海波: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教授,亚欧商学院硕士项目中方项目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精品品牌、奢侈品品牌及消费、品牌社群、消费文化、宠物消费;为亚欧商学院讲授《Contemporary Issues in Luxury Consumption Culture & Qualitative Research》等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
侯仕军

为应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和社会疏离被广泛采用。结果是,大量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出现紊乱,一些重要物资的全球供应发生中断,拯救疫情病患亟需的后勤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出于生命及经济安全和稳健性的考虑,加之相关国家和地区政策上产业链本土可控导向的引导,更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的供应链在更小地理范围内实现区域化甚至国别化发展。中国等具有“大国优势”的内需市场将体现出更加突出的战略性价值。不过,为发掘这种战略性价值,企业仅仅转移全球供应链还远远不够,前瞻性地重构全球供应链及其核心能力才是根本。

对于中国相关企业而言,挺过眼下难关后,也需籍此契机跳出“舒适区”,正视内需市场及区域性/国别性供应链的战略性价值,抢先转型升级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系。在生命守护和质量提升等关键领域,政商产学研协同互动、重塑人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善因科技、产品、模式与制度创新备受期待。

侯仕军: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教授,亚欧商学院课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商务;为亚欧商学院讲授《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课程。

疫情当前,企业应如何思考?
王雪华

2020年,一场大家都没有预测到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脚步,很多企业在这场战争中不得不考虑改变旧有思维,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采纳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在逆境中将不利变为有利。

首先,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人使用线上交易,这迫使企业不得不考虑真正地进行线上线下结合,而不是只做到销售付款在线上,要真正做到线上思维,才能抓住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其次,灵活对待疫情所激发的新的需求,譬如舒朗集团主业是生产女装,疫情发生后,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灵活转产医用防护用品,不仅为战胜疫情做了贡献,也为企业找到了一条疫情下的新出路。最后,企业要长远考虑疫情之后的战略。疫情使得某些企业和行业在短期内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譬如全民上网课必须用到的各类app,在疫情过后能否保持同样高速的发展?疫情过后这些app怎么能够持续刺激需求?这些都是企业需要长远考虑的问题。

王雪华: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者行为学、服务营销、品牌管理;为亚欧商学院讲授《Strategy Brand Management》、《Marketing Communication》等课程。

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响应
杨菲菲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和中国经济带来冲击,企业的战略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对于企业,这场危机带来的是外部商业环境更高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表明商业决策缺乏充足可靠的信息,也意味着宏观调控、竞争、商业模式、客户需求等各个因素迅速变化,更加不可预测。公司的战略决策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而不是成为不确定性的牺牲品。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企业应不再单一地依靠历史数据,将更多地融入前瞻性的思考,如机遇、 挑战和前景来适当调整战略目标。在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企业应该更加强调 “敏捷性”(agil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

当环境高度不确定时,机会之窗短暂,资源相对有限,能够敏捷地适应环境变化,发现市场机会并加以利用,提供出其不意的市场解决方案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杨菲菲: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目标制定、动荡商业环境、企业管控;为亚欧商学院讲授《Chinese Economy and Business Strategy》、《Business Innovation Project/Creation Project》等课程。

疫情冲击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思考
马雪静

疫情防控期间,以“宅”为主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各种主动与被动的“线上化”转变。但疫情只是暂时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其中的哪些转变会影响到需求端未来的消费偏好,乃至形成消费习惯。例如,生鲜到家,是在短期内满足消费者“无接触购买”的需求,还是长期对服务与品质的期望?电商直播,在渗透率增长的同时,是否能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粉丝经济?

这场疫情过后,相信需求端的反馈会让企业更明确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方向,认识到数字化能为哪些消费场景提供切实的附加价值,哪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帮助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马雪静: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化营销、社交与新媒体、动机与激励;为亚欧商学院讲授《Digital Marketing》、《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等课程。

企业加速商业智能化和数字化
张露瑶

冠状病毒是危机也是机遇。虽然突发的疫情给全球经济供应链都带来了重创, 然而有一些高科技、高智能化、高数字化的企业在危机中脱颖而出。例如,小米的CEO雷军通过迅速实现线上办公的方式,在2月13日发布了智能手机制造商旗舰新品MI 10。阿里巴巴不仅通过迅速启动远程办公使其业务影响降到最低,其附属的科研机构阿里达摩院还通过开发AI分析系统助缩病例基因测试时间。

疫情让我们看到,企业加速商业智能化和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运行的效率,把人工从必要的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有更强的抗击各种突发事件的弹性,同时有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球航班因为疫情被大量取消, 各种大型线下会议被迫中止, 然而已经有远程数字办公预案的企业的商务活动并没有因此暂停,只是把线下活动转移到了线上。同时还缓解了飞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这些事实启示我们, 在智能化和数字化前沿的企业也将拥有更稳健和环境友好的国际合作。

张露瑶: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助理教授,亚欧商学院课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金融科技(区块链及加密货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跨学科大数据;为亚欧商学院讲授《Microeconomics》课程。

企业公关危机与消费者口碑
张明月

新冠肺炎的流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同时也带来很多机会。这些机会让企业能够站在消费者面前,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走进消费者的视线。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之下,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和热议,将新冠肺炎带来的热度合理转化为与消费者更为紧密的联系,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比如因与病毒同名而被污名化的Corona啤酒、被广大小学生集体吐槽打一星的钉钉。

对于企业来说,因为疫情被卷入舆论旋涡或者成为消费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本身并不需要恐慌。随着疫情的好转,热点转移,人们终将忘却。真生的挑战来自于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在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效应中,与消费者建立起更为深层次的信任关系。这看似的一场危机或许能成为企业的一个契机。在疫情结束之后,如何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如何将疫情导致的话题度与关注度转变为一种稳定的口碑效应,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不论是拿啤酒开涮还是在应用商店对APP高级黑,本质上都是消费者通过对商品的使用或评价疏导了由于疫情导致的负面情绪,购买或使用商品来满足的需求悄然发生了变化。因此,深入解读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张明月: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交媒体营销、口碑营销、数字品牌管理、神经生物营销;为亚欧商学院讲授《Global Brand Management》、《Data & Content Analysis》等课程。

亚欧商学院

由法国里昂商学院与东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亚欧商学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学院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和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四方共建,挂靠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亚欧商学院的成立是华东师范大学和法国里昂商学院深度战略合作的结晶,标志着两校间合作的又一跨越式发展,也是华东师大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

截至2019年9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人(另有2人已录用,2020年9月到岗),专职管理人员8人,在校学生总数272人(含里昂商学院大二进修生21人),其中国际学生93人来自27个国家,国际学生比例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