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改革到微观转型,企业如何解锁“双碳”密码? | 华北学生校友会ESG大咖分享系列活动精彩回顾
2022-03-12
线上

2022年3月12日,里昂商学院华北学生校友会ESG大咖分享系列讲座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议题,特邀里昂商学院管理学硕士项目校友、金融投资领域专家张搏,CGF可持续发展中国联席主席、达能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副总裁兼社会企业总经理、里昂商学院2017级GDBA学员吴俊财两位大咖校友为大家深入解读“双碳政策”,与主持人里昂商学院管理学硕士项目校友、华北学生校友会理事李炯漪一起,共同引领大家探索双碳政策下的机遇与挑战。

张搏——碳税和碳交易,实现双碳目标的两把“利刃”

张搏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在此基础上,张搏进一步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他指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应在顶层设计上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前,我国有八大行业的碳排放量较高,分别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交运以及电力。张搏表示,未来要以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为方向,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严控化石能源总量,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体系。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张搏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 一是能源的供应端,
  • 二是能源的消耗端,
  • 三是人为的固碳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将碳排放的成本显性化。

当前中国面临两个实现路径的选择:

  • 一是碳税,即根据进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排放征收额外关税的政策;
  • 二是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的市场化作用机制在于绿色溢价和碳排放成本化。

在此基础上,张搏进一步分析道,一旦绿色溢价为零,意味着碳中和的生产技术非常成熟,没有必要再使用化石能源。因此,通过碳交易的方式,可以将有排生产方式的排放成本体现出来。

吴俊财——达能推动消费品全周期碳减排,成为“绿色枢纽”的先行者

吴俊财首先指出,在人类生态中,品牌商、零售商和电商平台都扮演着“枢纽者”的角色。尤其是一些头部企业和品牌,可以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终端消费者带来诸多影响,所以要积极推动消费品全周期的碳减排。

作为一家走在前沿的食品行业巨头,达能一直秉承“社会和经济双重责任”的理念,专注于气候、水资源、循环经济和农业四大自然领域,全力保护地球的健康。随后,吴俊财以依云为例,介绍其碳中和的实施路径。他指出依云从瓶装矿泉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采购、生产和使用:在运输端,从卡车运输转而采用火车运输,因为火车产生的碳足迹比卡车少10倍。在生产端,依云矿泉水Les Bains瓶装厂在2017年获得了碳中和的认证,并在2020年获得全球碳中和认证。2018年,依云还与生计碳基金合作在全球植树1.3亿棵,助力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而这一切节能减排活动都是在达能“同护地球、共享健康”行动框架的指导下落地实施的。

在此基础上,吴俊财又以达能旗下的另一款知名产品脉动为例,介绍了其在低碳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脉动在2021年已经实现了100%可回收包装材料,所有脉动工厂都实现了废弃物零填埋的认证。今年脉动要建设中国第一家碳中和工厂,2025年力图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可使产品碳足迹减少42%,并使所有脉动自有工厂废水实现二次利用。

目前,中国整体的生态环境、供应链以及环保理念等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双碳政策,且发展速度极快。作为消费品品牌商和生产商,吴俊财表示达能一直致力于推动上游供应商参与到碳中和之中。2020年,达能成为中国食品界首个应用PRTR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的品牌,推动供应商自愿参与以及PRTR制度在中国的落地。与此同时,达能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用户教育,让大学生、消费者、员工以及全社会参与其中。

自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碳达峰和碳中和就被纳入到各行业企业的发展重点。本期讲座通过两位业内大咖的分享,使同学们对于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和应对战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也知晓了食品行业头部企业所实施的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指引性的双碳战略,获得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发。